首页

跪在女王脚下做家奴

时间:2025-05-26 06:08:57 作者:擦亮设计之都“金名片” 设计师在渝共话工业设计产业“跨界创新”新趋势 浏览量:96264

  中新网重庆5月25日电(黄维正)5月22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渝举行。在此间举办的2025工业设计创新展设计师沙龙交流会上,来自重庆、深圳、香港等地的设计师代表齐聚重庆悦来国际会展城,以“创新设计 跨界共生”为主题,深入探讨推动城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经验、举措,共同为重庆高质量建设“设计之都”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2025工业设计创新展设计师沙龙交流会现场。黄维正 摄

  “工业设计能从情感、体验、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给产品带来附加值。”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梅傲笙以部分全球知名品牌设计为例,系统阐述了“价值驱动业务设计”理念。她说,设计在企业产品中体现的价值越多,品牌溢价越高。

  “设计已超越‘美化产品’的传统定义,演变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变量。”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理事叶金明认为,“好的设计”不仅要实现“更好的商业”,更要能造福社会。

  深圳市四川美术学院校友会会长涂峰说,跨界,能让设计突破惯性;共生,能让创新持续生长。在他看来,当工业设计的理性遇上艺术创作的感性,当数字科技的浪潮碰撞传统美学的风骨,设计正赋能不同学科深入融合再创新。

  “时尚不仅指服装,更是一个生态,是一种符合当下思潮的审美。”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王建娜建议,要深耕地域文化、汇集名师力量、深化跨界融合,推进设计创新与跨界共生。

  王建娜举例说,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有丰富生动的飞鸟灵兽、奇花异草、祥云瑞气、鱼戏荷莲、亭台楼阁等元素,还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设计师可将其纹样提取出来,创造许多具有东方美学意境的消费品。

  王建娜十分看重设计行业人才孵化。她表示,促进时尚产业原创设计,应确保设计师创意成果能够在市场中获得应有的尊重与价值回报;设计师应创作出更有价值的版权作品、孵化地域人文IP,定制特色版权,并不断推动艺术作品时尚产业转化,推进时尚设计版权作品交易和传播。

  沙龙上,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璐还通过展示茶叶包装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建筑设计元素的有机结合,生动阐释了设计如何赋能茶旅融合。她认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在产品包装上,能达到传递品牌故事、展示本土文化、传达品牌思想等多重效果。

图为2025工业设计创新展展品吸引市民驻足观赏。夏敏 摄

  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玻看来,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交流活动,能够促进设计师之间的深度合作,激发新的设计灵感,推动重庆乃至全国工业设计产业迈向新高度。

  “创新设计,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意源泉,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可以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副局长李国强表示,两江新区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营造更加包容、高效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人才搭建创新创造的资源平台。

  两江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晓骏介绍,重庆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悦来国际会展城作为重庆建设“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地,吸引了众多优秀设计企业、人才汇聚,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际识局:泰国选出新总理 政坛面临重新洗牌?

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乘用车出口快速增长。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6个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13家汽车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工厂。2023年,我国乘用车累计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

体育为媒 石榴花开——上海杨浦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陕西华山新发现摩崖石刻137处

(十二)全面推进训练一体化。中国足协建设以国家足球青训学院为龙头的“国家、大区、省(区、市)、市、区(县)”五级青训中心。到2025年,建立20个省级男女足青训中心并不断在各市、县逐层布局,到2030年实现省级青训中心全覆盖。中国足协与足球重点城市共同建设5个男、女足全国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基地。依托体校试点建设一批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中心,构建区域全覆盖的优秀足球苗子选材网络。体育部门和足协会同教育部门建立青训中心与“满天星”训练营融合共建的长效机制,做到科学布局、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足协负责)

由“智”提“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多行业提质增效

7月3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04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结直肠癌等实体瘤。

广西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中,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12次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11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参选率均保持在90%左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